“我只想知道将来我会死在什么地方,这样我就不会去那了。”

投资界大拿查理.芒格思考问题总是从逆向开始。例如,如果要明白人生如何得到幸福,他首先研究人生如何变得痛苦;大部分人最关心的是为什么在股市投资上成功,他最关心为什么在股市投资上会失败。他漫长的一生中,持续不断地收集研究人类失败著名案例,并列出正确决策的清单,这使他在人生,事业的决策上几乎从不犯重大错误。 -《穷查理宝典》

大师利用逆向思维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,我们普通人也可巧用逆向思维这把流星锤打破思维枷锁,使局面豁然开朗。那么该如何巧用逆向思维呢?

证伪思维

可证伪性的源头是哲学家卡尔.波普尔,波普尔证伪思想的中心是:真不能被证明,只有伪可以被证明

可证伪的意思是可以被推翻,可以被证明是错误的。什么叫具有可证伪性呢?举个例子:一个理论说“世界上所有的绵羊都是白色的”,那么当你在客观世界里观察到一个黑绵羊存在,这个理论就被推翻了,那么我们说“所有绵羊都是白色的“这个理论具有可证伪性,这个理论存在能够被推翻的可能。再多的白羊也不能证明所有的羊都是白的,而只要一只黑羊就能证明“所有的羊都是白的”这个理论是错的。再抽象一点:再多的正面例子也无法证明观点,只要一个反例就能推翻观点,那么那个观点就具有可证伪性!(不过被推翻并不意味着理论完全错误,通常是需要修正,科学不是完美,是无限逼近。)

为了加深理解,现在从反面想一下,什么是不可证伪呢?举个著名的例子:卡尔.萨根的龙喻。有人说“一条龙在车库中”,你好奇去看,结果车库除了旧车什么也没有。你问龙呢,他说龙是会隐身的的,无法肉眼看到,你说那我们用粉末撒在地板上看看有无龙爪的痕迹,他说龙是悬浮空中的,然后你建议用红外线传感器探测肉眼看不见的火焰,他说这个火焰同时是没有温度的,就这样一直下去,你所有物理探测的建议他都能用一个特别的解释反驳你,告诉你为什么你的建议行不通。这就是不可证伪,不可证伪就是将否定无限合理化。

回到主题逆向思维,我们已经可以看到,证伪思维是一定会使用逆向思维的!证伪过程两步走,第一步找反例,如白羊的反例是黑羊(也可以是红羊绿羊,这里就拿黑羊代替非白羊),第二步是要去证明反例是存在的,如在现实世界里观察到了一只黑羊。可以看到,第一步找反例就是最地道的逆向思维。

人们天然的思维倾向是寻找证实假设的证据,而非证伪的证据。-基思.斯坦诺维奇

贝叶斯定理中的逆向思维-备择假设项

贝叶斯定理的二中择一形式中,充分说明了贝叶斯定理是一个由结果推导原因,由已知倒未知的过程。由四项P(-B),P(B),P(A|B),P(A|-B)能够导出P(B|A),其中P(A|-B)通常表示备择假设导致结果A出现的概率,此项是正常思维容易忽视的一项,它往往代表大脑容易忽视的反例。(A是结果,是收集到的有关假设的数据。B是焦点假设,-B是备择假设。)

备择假设的例子:

1.最经典的一个例子就是疾病检测。假设某种疾病在所有人群中的感染率是0.1%,医院现有的技术对于该疾病检测准确率为99%(已知患病情况下, 99%的可能性可以检查出阳性;正常人99%的可能性检查为正常),如果从人群中随机抽一个人去检测,医院给出的检测结果为阳性,那么这个人实际得病的概率是多少?

2.出了一期交通肇事逃逸事件,城市只有两个颜色的车:蓝色和绿色,蓝色车15%,绿色85%,目击证人指证的正确率为80%,问造成事故是蓝色车的概率?

第一个例子中的结果A是呈阳性,那么备择假设为不患病(由于仪器误差)导致结果也呈现阳性。第二个例子中结果是蓝色,备择假设为不是蓝色的车(由于眼睛误认)导致结果也呈现蓝色。

若没有概率思维,不考虑贝叶斯定理的备择假设,那么会得出十分错误的答案,觉得都呈现阳性了,那么患病概率怎么也要90%以上吧,其实即使被医院检测为阳性,实际患病的概率其实还不到10%,有很大可能是假阳性,往往需要复检来确定是否真的患病。故要想到备择假设,也就是反例,也要想到基础概率,训练概率思维。

反义词的表述影响决策

框架效应

进行海上救援,一共600人,A计划确保200人获救;B计划1/3概率全部人获救,2/3概率全部丧生。你会选哪个?

还是海上救援,一共600人,C计划400人死亡;D计划1/3概率没有人死亡,2/3概率全部丧生。你会选哪个?

大多数人在第一种说法里选A,第二种说法里选D,但其实A和C是一回事,B和D是一回事,只是使用了一对儿反义词,使语言表述不同,但这两种表述框架都指向同一个结果。这说明仅仅使用反义词就影响了决策,可见人是多么非理性。

刻意训练

8月份开始一边读书一边反思自己。读书与反思过程突然让我意识到,我从来都是正向思考,不曾考虑过如失去,损失等反面词汇,很少有逆向思维的意识。知晓逆向思维的妙处后,刻意练习逆向思考,想事情的确更深刻了。

用逆向思维理解一个概念。比如组织,我当然认识这个词,但每次都是不过脑子的用或说,所以这个总在使用的词我理解的并不深刻。有一天我看到形容没有组织是“想起什么说什么”,那瞬间我秒懂了“组织”作为动词时的意思。

又如前几天复习概率论中的条件概率。条件概率是概率论中的重要知识点,我一开始一直纠结公式中的分母,它为什么不是原来的大样本空间。百思不得解后,我想到用逆向思维转换思路:没有条件是怎样的情况呢?更准确的说,有没有条件究竟造成了什么区别呢?这么逆向反问自己让我突然意识到若分母还是原来的样本空间,那不就跟没设置条件一样么,有条件就意味在原来的大样本里规定了新样本空间。(即条件发生的同时产生新样本空间)!所以运用逆向思维让我彻底理解了条件概率。条件就是附加信息,附加信息产生了新样本空间,就这么点事儿

用逆向思维促进决策,解决问题。比如前几天我的一个微信群里讨论:人为什么要学习。我用逆向思维考虑这个问题:如果不学习那本来用来学习的时间干嘛呢?玩手机?刷无聊的剧?如果没有更有意义的事去做,那还不如学习,因为自己迷失过一段时间,不学习的状态太空虚可怕,永远都不想回到那个时候。你看,适当运用逆向思维就可以把问题解决掉。

总结

逆向思维之所以另辟蹊径,是因为这个思考过程产生了新的反向思维路径。认知科学原理告诉我们,我们的大脑善于找不同,面对一正一反两个路径,我们会不自觉地进行对比,不知道什么是对的,但知道什么是错的,眼前也会更澄澈明亮。因此手握逆向思维这把登山杖,会避免我们迷失在真相之山的虚缈迷雾,想反例,想证伪,想备择假设。如同点点璀璨星光,眨着眼,指引我们更快达到山顶,与鸟儿共舞,与白云嬉戏,与天空为伴。